天天微头条丨千年古街解锁端午“最民俗”打开方式

2023-06-21 14:46:05 交汇点新闻客户端


(资料图)

交汇点讯 观祭祀大典、裹玲珑粽子、系五色丝线……6月20日,在扬州千年老街仁丰里,一场以浓郁地方韵味为亮点,集传统演绎、祭祀先贤和非遗集市等活动为一体的民俗活动正在火爆上演,将千年前古人的端午生活充分还原,吸引数千市民、游客前来“沉浸式”体验。

端午节的仪式感怎能少掉裹粽子,箬竹叶、白糯米,配上红艳艳的赤豆,满街粽飘香。来自扬州职业大学的外籍留学生更是寻着味找到摊位,进行了包粽子的“初体验”。只见他们团团围住古城志愿者,奋力与手中的粽叶和棉线斗争。赤道几内亚的安心同学向记者展示了出自她手的粽子,“包粽子看起来容易,做起来还是很难的。我喜欢吃粽子,喜欢扬州,更喜欢中国的端午节。”

鼓乐喧嚣声中,由迎神、祭酒和饮福受胙等12个篇章组成的祭拜大典依序进行。记者看到,在赞者的引导下,市民游客跟随主祭共行祭祀礼,共祭先贤屈原、伍子胥,传承端午文化。点雄黄,沐兰汤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,沐兰汤用艾叶、菖蒲、佩兰等草药煮成,只见赞者手持艾草点撒在在场的孩子们手上,寓意除却污秽,神清气爽。“蘸上一点雄黄,无病又无灾;系上百索子,平安又吉祥。”民俗老师挨个为孩子们画额系绳,在这个端午献上了最美好的节日祝福。

端午对龙的崇拜亘古未变,赛龙舟的形式却历久弥新,愈加别出心裁。在“旱地龙舟赛”的现场,选手们根据人员特点安排站位,以脚为“桨”,同舟共济、力争上游;再看孩子们体验传统民间艺术“彩带飞龙”,一条条锦色长龙犹如彩虹在空中穿梭,或展翅高飞、空中盘旋,或俯首下探、昂扬奋起……行云流水的表演,活灵活现的彩龙,赢得了在场游客阵阵喝彩和掌声;还有民间艺人现场捏龙舟、剪龙舟、画龙舟……精心制作、凝聚巧思,一艘艘栩栩如生的龙舟便跃然呈现于眼前。

走进端午非遗风物集市,记者看见雕版印刷、扬州面塑、通草花等多项“宝藏”非遗技艺摊位依次排开。初入北入口,在雕版印刷摊前体验印刷钟馗画像,寄寓迎福祯祥的美好愿望;沿着古色古香的街道往里走,感受宋代点茶,点成端午安康的字样,点出艾叶菖蒲等图案,招纳百福、祈福安康;再往深处,驻足非遗通草花摊前,将片片晶莹剔透、质地柔和的通草薄片拢成一朵朵形态逼真的“永生花”,制作石榴、艾草、菖蒲等“天中五瑞”驱“五毒”,愿家人安康度炎夏……

记者还了解到,仁丰里端午主题新品印章、定制款“端午安康、五毒退散、艾叶飘香、一举高粽”字样的仁丰通宝活动优惠券、深受欢迎的通关文牒打卡互动,激起了众多市民的购买欲,串起了小巷经济共同体。热闹的传统民俗活动为古城带来了市井烟火气,游客数量的大涨也带热了小巷经济发展,街区原住民们纷纷打开家门,将自家的特色亮点拿出来,商户们也个个铆足了干劲,热情吆喝,为前来的游客和市民送上最好的产品和服务。

汶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,仁丰里正在不断深入探索传统民俗节日,尤其是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,希望极具端午民俗文化特色的活动开展得越来越红火,散发出更浓郁的扬州味道,让群众尽情享受传统民俗文化魅力,同时也激发街区消费新热点,让民俗文化节成为推动“文化+旅游+经济”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
通讯员 广宣 
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 张韦

编辑: 李鑫津

关键词:

推荐阅读

猜你喜欢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东方中介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